|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而“土”却是乡下人的命根,出门在外,如果水土不服,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就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做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后。顽固和落后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一一费孝通《乡土中国·长老统治》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乡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还是社会发展的障碍?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本题要求我们根据材料,表达对于乡土习俗的看法。材料中提到了乡土习俗的双重身份:一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二是社会发展的障碍。我们需要在文章中阐述乡土习俗的这两种角色,并表达自己的思考。
传统文化的延续:乡土习俗承载着当地人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历史文化。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乡土习俗通过口头传承、活动举办等方式,使得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社会发展的障碍:乡土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由于地域差异和信息闭塞,乡土习俗可能过于保守、顽固,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保守性可能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滞后,不利于创新和发展。
乡土习俗的转型与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习俗需要进行转型与创新。这不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要摒弃其中的陈规陋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乡土习俗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乡土习俗与地域文化:乡土习俗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保护和传承乡土习俗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其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地域文化品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乡土习俗与人民幸福:乡土习俗与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它们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回忆和情感寄托,给人们带来精神慰藉;另一方面,乡土习俗需要与时俱进,关注人民的需求,为人民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指导。
综上所述,乡土习俗既有传统文化的延续作用,也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在面对现代化进程时,我们需要对乡土习俗进行转型与创新,挖掘其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民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指导。在保护和发展乡土习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乡土情结:传承与变革的协奏曲
漫步在岁月的长河,我们脚下的土地承载了无尽的沧桑。乡土,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它蕴含了我们对家乡的眷恋,也包孕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乡土习俗究竟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还是社会发展的障碍?
乡土习俗,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凝聚着世代相传的情感。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乡土本色》中所述,那一包灶上的泥土,对于乡下人来说,是命根子般的存在。这份执着,源于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坚守。乡土习俗犹如一曲古老的旋律,弥漫着岁月的韵味,传递着祖先的智慧。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乡土习俗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长老统治》中指出,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后。这句话道出了乡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乡土习俗是否能适应新的环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非阻碍?
答案并非非黑即白。乡土习俗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乡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它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标识。另一方面,乡土习俗也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束缚我们的思维,制约我们的行动。
面对这一矛盾,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乡土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有益的乡土习俗,我们应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对于不合时宜的乡土习俗,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改革,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乡土习俗的滋养,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阻碍。乡土习俗的传承与变革,犹如一曲悠扬的歌谣,唱出了我们的自豪与担当。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智慧和勇气,谱写乡土文化的新篇章。
让我们怀念那一份乡土情结,它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同时,让我们以坚定的步伐,迈向美好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保持民族的精神风貌,传承乡土文化的精华,实现乡土习俗的和谐发展。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将谱写出传承与变革的协奏曲,让乡土的韵味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