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是为了行的更远
——2024年高考生物学新课标卷试题评析
郑州11中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尚亚娟
高考生物新课标卷的命题依循高考评价体系理论框架,注重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聚焦重要概念、考查关键能力,体现生物学科特质;体现高考改革的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试题坚持一贯的设计风格和考查理念,稳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坚持学科基础知识考查,重视课本导向作用
高考生物持续加大对学科主干基础内容的考查力度,多维度切入考查必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兼具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加强对必备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新课标卷第3题围绕消化吸收过程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自主神经对消化机能的调节、条件反射的建立基础、胃液中消化酶的特殊理化条件以及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过程,多维度关联考查消化吸收各个环节的核心问题,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高考生物试题在考查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之上,注重试题呈现形式的创新,促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新课标卷第5题以PCR产物电泳结果图形式显示杂交实验中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要求学生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并转化得出各种带型对应的基因型,再据此分析相关遗传学问题,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的关键能力,以及运用遗传规律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彰显学科特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探究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鲜明特征,是科技攻关的基本能力要求。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程序、分析实验结果等多个方面,高考生物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新课标卷第32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血液样品中的HIV病毒,该问题可以选取多种方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空间,其中一种方案可以考虑选用学生熟悉的PCR技术,该技术简便快捷、特异性高,常用于遗传物质检验。让学生在解决科学探究常见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严谨求实的鲜明特征,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三、突出学以致用,指导生产生活
高考生物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立足学科考查内容,在生态学的考查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课标卷第33题以厦门筼筜湖为主题,考查水质评价中监测氮元素的原因、红树植物碳中和的生理过程、鸟类等消费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关键作用等,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让学生在思考作答过程中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特质,使之成为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行动者。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生物学意义,树立保护环境的行动自觉。
四、鼓励开拓创新,引导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
高考生物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从学科本质的考查出发,评价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达成以考促学的目的。新课标卷第34题给出“白刺瓜受消费者青睐、雌性株产量高”的果蔬类农作物生产育种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遗传杂交的方法筛选出白刺雌性株纯合体,以解决特定品质产品的高产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中领会到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应用导向。
生物高考试题在命制时,基本设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对中学一线教学起着很好的导向作用,避免了广大教师随着高考的指挥棒左右摇摆。教师只要认真把握高考题的命制特点,按照《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
教科书是课标的解读,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是核心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命题专家首先考虑的知识载体和思考方向,每年的高考题往往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重组教材资源已成为当今高考命题的“生长点”。高考题的命制素材很多来源于教材,如:教材正文、问题探讨、相关信息、教材图表、资料分析、课后练习、本章小结、科学前沿、甚至包括选学内容、初中教材等都有可能考查,因此复习务必重视回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