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上万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建设上千所优质普通高中。同时,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进一步增加“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的规模,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总之,我们将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
截至目前,已有多所“双一流”高校官宣扩招,像清华大学扩招150人,北京大学扩招150人,上海交通大学扩招150人,中国农业大学更是大幅扩招500人 。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招,众多高校扩招人数总计已相当可观。并且,香港大学也宣布2025/26学年内地高考生录取名额增加至400人,这无疑给考生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决定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据悉,该校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2025年扩招 150 人,聚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将通过强基等方式增加招生名额,围绕国家战略急需,扩大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的招生规模。此举凸显了北大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也表明其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新兴领域发展储备人才的决心 ,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2025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计划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班型。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学校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湖南大学
近年来,湖南大学持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0年至今,已增加本科招生计划1083人。2025年,湖南大学增加本科招生人数300人,招生计划规模将达到6133人。招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放至基础学科、新工科、新文科与战略新兴领域专业。据悉,湖南大学今年计划新增量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三个本科招生专业。同时,学校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和设置双学士学位项目等举措,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理念,增进学生发展需求与专业培养的适配度,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储备基础。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2025年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计划招生7300人(2024年招生7215人),扩招85人。此次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2025年还将新增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智慧能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双学士学位试验班,积极建设人工智能、数智创新、机器人设计、文化数字化等微专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在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助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近十年来持续稳定推动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2019年至今已增加招生计划1500人,2025年将继续扩招200人,招生规模将达到6350人。扩大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电气能源、医工交叉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2025年将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拟增加300个本科招生名额,主要投向理工农医类专业及双学士学位项目相关专业。本次扩招旨在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重点针对科技、农业、医疗等关键领域人才缺口,强化理工农医类学科布局,着力培养直接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推动双学士学位项目提质增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将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的方针,实现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下一步,存量只减不增,本科招生增量全部投放交叉领域,牵引学科融合创新、深入推动“四个面向”。将整合全校力量,跳出学科框架,重组工科院系,聚焦先导和未来产业发展,围绕集成电路、计算与智能、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电子信息与未来空间等领域的攻关和人才急需,一次性建设6个创新学院。按照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构建“从0到10”系统创新能力,重塑复旦的新工科门类。学校今年将向2025级开放46个“X+AI”类本科双学位项目、在10个一级学科试点“学科博士+AI硕士”双学位项目,实现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学位项目。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2025年扩招101人,新增指标用于基础、新兴和交叉学科的优质特色专业。学校通过推进一流专业集群建设、打造战略引领学科专业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开设院士领衔的大师班,让学生有机会接受顶尖学者的教导。对于成绩中等偏上,想要在综合性大学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四川大学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择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领域探索,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扩招 85 人,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将进一步扩大本科招生,计划招生7300人,着力培育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优质特色本科专业。武汉大学紧跟国家需求,通过扩大招生和培育特色专业,为相关领域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稳步推进优质本科扩容,2025年本科招生规模将扩大至7305人。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公布的2024本科招生计划,当年该校计划招生7225人。2025年,华中科技大学将继续扩大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国家急需战略领域的专业招生规模,构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重点领域高素质人才,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未明确扩招人数,专业方向为生态学、材料科学。作为中西部重点高校,扩招助力区域均衡发展,利用学科优势为地区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新疆大学
扩招 355 人,聚焦国家战略前沿领域。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地区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深圳理工大学
扩招 30 人,专业方向为智能工程、信息技术。延续“小班精英化”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相关领域输送高质量人才。
香港大学
港大计划在2025/26学年将「内地高考生」的录取名额增加至400人。